人才清单扩至51项专业 (文汇报)

因应特首在施政报告提出每年输入3.5万名人才来港的目标,香港特区政府昨日宣布扩大「人才清单」,即日起把涵盖的专业由原有13项大增至51项,并即时应用于「优才计划」、「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中。更新后的清单涵盖9个行业领域的51项专业工种,新增的叁个行业领域包括商业支援、发展及建造,以及医疗服务。只要是列入清单内的行业,僱主就可经「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招聘境外专才,一般只需4个星期便能获批,不需再在本地刊登招聘广告,或向入境处证明在本地招聘困难。但医疗等行业,仍需符合香港专业注册资格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特首去年在施政报告提出,政府会尽快更新「人才清单」,以反映各专业的最新短缺情况,目标在2023年第一季完成。对此,劳工及福利局与各相关政策局及部门谘询各行业组织、主要商会及人力资源规划委员会等持份者,对清单作出更新。

进一步釐清专业范畴

根据昨日公布的更新后清单,部分原有专业进一步釐清其所涉范畴,例如之前数据科学及网络安全专业,如今拆分为资深数据科学家,以及资深网络安全专家两项专业等,连同新增的工种,清单总共涵盖51项专业。

在「优才计划」下,若申请人符合清单相关专业要求,可在「综合计分制」下取得30分额外分数,增加获批来港的机会。消息指,至今逾200人因该30分而成功获批来港。

至于「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去年12月28日起规定,如申请人的职位属清单表列的专业,僱主无须再提交市场供应测试及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可直接提出申请,可缩短繁琐的程序。政府指,一些僱主特别是中小企,过往因不清楚要提交的证明,不断补交文件,随时花上数个月才成功申请人才来港,「可能获聘者已另有工作了。」

鉴于近年香港医护人手短缺,特区政府亦于清单中加入医疗服务合共13项专业。医务衞生局强调,每项专业的注册资格各有不同,即使加入了「人才清单」,先决条件仍是要符合相关注册要求才可来港工作。

针对建造业人手短缺,清单亦新增11项发展及建造领域下的专业,发展局指建造业议会早于今年2月发表报告,清晰指出行业目前缺乏约4,000名专业人员,因此期望透过扩大后的「人才清单」加上本地培训,多管齐下填补空缺,而清单下的基本要求为持大学学位,另加3年相关经验。

提供人才入境便利
劳工及福利局亦指,部分专业/职业未获接纳,是基于未能证明本地人才短缺、会窒碍向本地人才提供培训,或所需学歷低于学位水平等原因。消息指,曾建议将机场搬运或货运的工种也纳入清单中,但政府认为有关工种属较基层的技术人员,可透过其他计划申请来港工作,因而被拒。

该局又指,不会就清单设「KPI」,特区政府整体「抢人才」目标则不变,即施政报告提及的每年输入3.5万名人才来港,「至于外地专才来不来,关键是他们如何看香港的发展机遇。」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昨日在立法会上重申,「人才清单」主要是提供入境便利的举措,申请来港者在香港执业的注册要求及专业要求都是不变。

劳联立法会议员林振昇、周小松均批评,政府事前未有就扩大清单向业界作充分谘询,以及说明相关工种的人力资源情况及数据。他们忧虑新清单未必完全符合本地人力市场所需,长远甚至会影响本地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他们亦促请政府做好把关工作,确保申请者均为专才而非变相输入外劳。

民建联人力事务发言人、立法会议员颜汶羽表示,相信扩大清单有助香港在全球「抢人才」,提升本港竞争力,但他亦认为政府需正视目前人才入境集中来自内地,以及人才配套支援不足两大问题,并认为可透过住屋与奖金两方面入手,纾缓外来人才在港的生活压力。


医护界回应|纾缓医荒关键 扩大特别注册制度

扩大后的「人才清单」纳入了医疗服务领域下13项专业,但有医护界认为,香港医护荒问题的本质是专业资格注册门槛高,即使纳入人才清单,对填补医护空缺的作用不大。
医疗衞生界立法会议员林哲玄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指出,「人才清单」只是其中一道门,他们是否来港的重点仍视乎薪金及工作是否吸引,以及执业资格的安排,「现时香港已非常欢迎非本地培训医护来港,基本上从来不用证明本地医护不足才可聘请外地人才。」
他认为,要纾缓本地医生荒的关键是扩大特别注册制度,以及容许非本地培训护士可免试来港工作。

议员质问医委会:为何排除内地知名院校

林哲玄指出,现时特别注册名单上有75间学府的毕业生可免试来港执业,当中只得3间是内地大学,而其中两间不开放予中国公民读,即只有一间是香港学生有机会入读,然后免注册回港。
他说:「立法会衞生事务委员会曾叁度质问医委会为何只承认以英文为主要授课语言的课程,而排除内地知名院校。究竟是谁不开绿灯?」他认为,纾缓医生荒的关键是扩大特别注册制度。
香港中华医学会理事杨超发亦指,近年招聘境外医护的成效并不理想,医管局早前到海外招聘医生的成果也有限,认为今次把医疗服务领域纳入「人才清单」亦只是「做得几多得几多,未必有几多人因为这样而来港。」

建造业回应|工程师缺口三千 望精简审批流程

(鉴于香港中短期内计划展开房屋、交通等基建工程,建造业人手短缺问题雪上加霜,故业界持份者普遍支持政府的扩大「人才清单」覆盖发展及建造行业,但希望引进人才时设定门槛,防止大批廉价劳工涌入,长远则需要改善教育制度,培育更多本地工程界人才。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卜国明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该会早前估算本地建造业工程师人才缺口约3,000多人,他认为精简审批流程及扩大输入人才,均有助纾缓人手荒。
长远解决之道 改善本地教育

卜国明表示,工程师学会去年针对建造业界现状向政府提交3份报告,其中一份报告关注人才问题,当时该会在建造业界有约1.7万名法定会员,估算人力缺口约两成,希望政府扩大本地工程师人才库,而政府扩大「人才清单」计划是对该会的报告建议作出回应。

他解释,今次方桉是在现有输入人才计划的基础上作出改善,并未绕过工程师学会的发牌机制,「不是说对引进的工程师直接发牌,按照大学学士学位、3年工作经验的背景,输入的工程师可以在港先从事助理工程师类别的工作,累积资歷之后再考取牌照,但这样也相当于增加了工程师的base (基数)。」

卜国明透露,一般本地有3年经验的建造业助理工程师月薪约为3万元,考牌后薪资还会进一步提升。他形容这是一份颇有前途的工作,相信计划对于境外人士亦具吸引力。

不过,他认为,若要长远解决工程界「人手荒」,还是要从本地教育着手,包括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对STEM科目的兴趣,检讨大学工程学科的收生标準,增加职业教育、专上教育院校的工程类学生等。此外,政府亦要制定工程投标标準,杜绝「低价抢标」行为,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防止滥用机制 变相输入劳工

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黄平昨日向香港文汇报表示,工会相信引进人才对香港整体经济有正面作用,但亦存在忧虑,「这个政策有没有机会被一些公司滥用,变相输入廉价劳工?」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制定具体指标,例如薪资指引、引进名额等,以免对本地人才市场造成冲击。

香港建造业分包商联会会长伍新华认为,透过计划引进的人才主要集中于建造业界的管理层和中层,但据他了解,业界不同专业分工均有缺人现象,希望政府逐步完善并拓展计划,解决中短期人手紧缺问题。「比如目前地盘的前线管工也是很缺乏的,计划应该没有考虑到。政府很难用一个计划涵盖所有的业界人员,需要一步步来。我们分包商属于中小型企业,本身有自己的本地团队,但也预见到几年内会有退休潮,需要人员补充。」

建造业议会亦表示,今年2月公布《建造业人力预测》,预计本地建造业对专才需求殷切,但加强培训需时,专才人手仍然紧张,故欢迎政府将「发展及建造相关专业」加入于「人才清单」,议会将继续与业界及学院合作,多管齐下协助解决人手问题。


上一篇:孙玉菡:政府筹设实体人才服务窗口 留意在港发展情况 (文汇网)
下一篇:输入人才清单扩大至51个行业 (Now新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