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议员尚海龙透露,下月起,「高才通」新增9所内地高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北京理工大学(北理工)、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同济)、四川大学(川大)。
内地专才部署子女来港升学,直资传统名校成为焦点。港岛南区的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SPCCPS)今日(10日)举行「2025/26学年小一入学申请家长简介会」吸引逾千名家长出席,不乏内地「优才」前来取经,有专才家长表明首选圣保罗男女,更以奥运女飞鱼何诗蓓文武双全为目标,盼让儿子在港获得全人教育;又透露许多内地中产朋友也想送子女来港读书,料竞争加剧。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说,正检讨考虑将未达一百强,但部分学科非常著名的院校纳入「高才通计划」。
继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早前表示,正检讨考虑将未达一百强,但部分学科非常著名的院校纳入「高才通计划」。民建联会务顾问李慧琼、副主席陈勇、立法会议员颜汶羽等昨日(19日)与劳福局局长孙玉菡会面,亦建议政府依据「未来人才需求清单」,推出「高才通计划2.0 」,转而关注特定「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排名,精准吸引符合香港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
【点新闻报道】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协会)近期进行一项有关来港人才就业及经济情况的调查,引起媒体广泛报道。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于今日(16日)于社交平台发文表示,他注意到媒体针对人才输入计划的报道多集中于未就业的人才比例,认为这样诠释有失偏颇,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此,孙玉菡对协会调查结果发表其个人看法。
近日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进行有关来港人才就业及经济情况的调查,有媒体报道聚焦其未就业的人才比例,对相关人才计划予以批评。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今日(16日)于社交平台发文回应指,这样的诠释有所偏颇,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局方去年底曾对抵港高才通人才进行跟进调查,结果显示高才通人才就业比例高,收入亦高于本地工资中位数,估计高才通人才每年可为香港带来340亿元的直接经济贡献,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1.2%。